珠三角力争2020年率先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广东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并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珠三角已建成全国覆盖面积最大、受惠人数最多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并正向率先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态城市群及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等目标坚实迈进。在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及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南方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珠三角绿色低碳发展”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我省推动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垂注。
同一蓝天下,共饮珠江水
“以前拍蓝天白云都要挑天气转冷的日子,现在随时都可以拍。”近年,摄影爱好者郑叔越来越“忙”了。空气的好转,使得越来越多老广们热衷于在朋友圈“晒蓝天”。
近五年来,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珠三角地区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据省环境保护厅介绍,珠三角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整体达标,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与此同时,2016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6%,现代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从去年开始,珠三角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又迈上新台阶。以绿色经济引领增长示范区、生态环境对标国际先行区、绿色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定位,环境保护部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共同建设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成为绿色空间科学合理、绿色经济先进发达、绿色环境清洁优美、绿色人文繁荣多样、绿色制度系统完善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率先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环保部不久前公布的今年1月—7月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珠三角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8.3%,在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继续遥遥领先。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不含粤东西北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珠海、惠州、深圳位居前十。珠三角空气“十佳”城市数量在重点区域中最多。
“珠三角大气治理关注早、预防早、行动早,形成一套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长期在广东大气环保领域工作的钟流举教授说。
早在“十二五”期间,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建成国内领先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全国首个大气监测超级站,深入实施区域大气联防联控。
多年来,珠三角完成火电等重点行业大气治理项目2万多个,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建成黄标车跨区域闯限行区联合执法网,累计淘汰“黄标车”129万辆,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高污染锅炉淘汰任务。珠三角地区PM2.5年均浓度在2015年达标的基础上,2016年进一步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
转型升级推动环保与发展双赢
今年底,按照国家要求,广东在内的东部11省份要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而在早几年前,珠三角已禁止新建燃煤燃油电厂。
“近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坚持环境优先战略,强化环保调控,促进生态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保护分级控制,划定占珠三角陆域面积12.13%的严格控制区,坚决否决不符合严格控制区和生态功能区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统计显示,珠三角煤炭消费总量从2010年8800万吨的峰值,下降到2016年的6520万吨。广东全省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42%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1%以上,每用2度电就有近1度来自清洁能源。
“经济结构调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正如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所说,广东结构调整从被动到主动,再到以污染减排倒逼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严格执法创新机制护航绿色发展
为全力打好我省蓝天保卫战和治水攻坚战,今年6月开始,广东启动省级最大规模环保专项督查行动,调集2000多名环境执法人员,对重点城市开展为期9个月18轮次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形成了强大的环境监管震慑力。
截至8月24日,专项督查已立案1044宗,其中,查封扣押77宗,移送行政拘留13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宗,取缔关闭61宗。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企业密集,开展专项督查,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的举措之一。”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动态的执法,我省还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全面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重点监控企业环保信用评级,每季度公布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推动企业自觉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广东已建立省监察、环保、公安、检察、法院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两法衔接”,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推行“公安+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相结合的执法新模式,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顺德区等多地成立“环保警察”。